首授权发达国家中国原创新药寂寞十二年

July 05,2016

来源:时代周报

深圳,一座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今俨然已经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和急先锋。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创新型企业星罗密布。在创新型经济不断被强调的当下,深圳的表现无疑十分抢眼。

南区山,一个曾经孕育出中兴、腾讯等大型科技公司的地方,如今在创新的道路上依旧高歌猛进。南山科技园北部,有一小片医药企业扎堆的区域。在众多企业中,藏匿着一家并不甚为外人所知的医药创新企业——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这家看上去十分低调的企业却创造了中国医药研发史上的一个记录:首次将医药专利授权发达国家使用。这对于医药行业,尤其是在原研药领域远远落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来说显得十分难得。

汤森路于近日透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领导者,在全球范围内申请的医药专利数量已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伴随着医药专利数量的节节攀升,国产原研药的数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

在5月31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点破了“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的问题,并为医药创新发展吹响了号角。

微芯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医药创新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作为新药研发的主体,国内的许多药企仍然在走以仿制和跟随为主的老路,真正肯沉下心来并且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的还很少。这也正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的。”

十二年磨一剑

2014年12月23日,对于微芯生物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这一天,由微芯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12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对于研发型企业而言或许显得更为漫长。

1988年,在获得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鲁先平开始了自己的留美生涯。起初的五年,鲁先平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员。随后,他在 1994年共同参与创建在圣迭哥的生物技术公司并从事创新药研发。1998,鲁先平开始担任美国Galderma药物公司北美研发中心研究部主任,领导和组织新颖化学分子的设计和合成、新药筛选、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I期的研发。

在美国积累了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的鲁先平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任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级访问学者,正式回到国内。2001年3月,由鲁先平领导的资深留美归国团队成功融资创建微芯生物并落户深圳。微芯生物也由此开始走上了周期漫长的新药研发道路。

当被问及为何从成立之初便瞄准原研药开发时,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这主要是为了解决新药的可及性问题,包括时间上的‘可及’和价格上的‘可及’。现在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我们国家的患者,尤其是重大疾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往往是跨国企业生产的。这些药从发现到进入中国市场往往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所以在这些最新的创新成果进入之前,许多患者经常面临着无药可救的局面,这对于我们从事药物研发的人而言是很难去接受的。”

“与此同时,跨国企业的要价格通常很高,即使进入中国市场,部分患者也未必能够负担得起。我们在国内从事新药研发,就是为了让国内的患者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世界上最新的创新成果。我们现在已经上市的西达本胺,价格只有国外相同功效药物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疗效还比国外的要好。这就实现了我们当时创建公司的初衷。”鲁先平进一步说道。

鲁先平提及的西达本胺是由微芯生物从2003年开始正式研发的一款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表观遗传调控剂类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综合疗效评价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提示,西达本胺与国际已上市两个药物相比,可能具有至少相当或更好的疗效及具有更好的安全耐受性。

不得已才授权专利

作为疗效明显的新型表观遗传调控剂类抗肿瘤药物,西达本胺的价值早在正式审批上市之前就已被市场所证实。2006 年,微芯生物与美国 HUYA Biosciences 签订了关于西达本胺的专利技术授权许可(国际权利)和国际临床联合开发的正式协议。 这样使得西达本胺成为我国首个授权发达国家的原创型医药专利。然而,对于鲁先平来说,这次授权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2006 年正是微芯进行成立以来的第二次融资之时。但令鲁先平感到意外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并不对微芯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开放。

“其实,在我们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与其他企业的不同。我们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创新型企业,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使用的是开放的风险投资,也就意味着投资者预先就知道这其中有很高的失败风险。但是当时的经济形态主要是以三来一补为主导的,药企做的都是外包加工服务。当时创业板没开,而国内的投资者根本不愿投我们这种长期研发的企业,因为不能确保收益。所以投资的大门对我们是关着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死掉,二是也去做外包加工服务。”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道。

幸运的是,微芯既没有就此死掉,也没有沦为平庸的外包加工制造商。在经过调整经营方式后,公司找到两条新的出路。一是与跨过企业签订了五年的合作协议,部分缓解了资金流的紧张,另一个就是觉得将尚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西达本胺授权海外。

“之所以说不得已,是因为我们当时就知道,在临床前授权带来的收益不大。如果等到我们完成了临床 I 期 II 期之后再授权,收益可能增长十到二十倍。”鲁先平先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正如鲁先平所预料的一样,当年微芯将西达本胺除中国外的所有海外地区授权给美国的 HUYA Biosciences 时,得到的是 2800 万美元的资金。而今年 2 月,HUYABiosciences 再次将西达本胺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权利授予日本的一家企业,交易价格则是 2.8 亿美元。

“所以说,如果当时国内的融资环境好,利于创新型企业发展,我们完全没必要那么早就授权出去。即使是现在,大多数的国内投资者关注的仍然是有没有风险,是否产生现金流。”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道。

当被问及专利授权海外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时,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专利授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在全球来看,这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想要将专利授权出去是一种本事,这意味着你的研发走在世界最前沿,并没未来的市场是大家能够看到的。目前,国内也开始出现了几家实现海外授权的企业,大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仿制和跟踪别人进行研发的阶段。”

政府要为创新培育更适合的土壤

作为一家典型的创新型企业,微芯生物面对的是长期不间断的研发投入。据鲁先平介绍,一个新药的研发周期一般都在十年左右,等待药品上市盈利的过程十分漫长。在等待期间,政府对于微芯生物的资金支持使鲁先平倍感欣慰。

“在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广东省科技厅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在 2002 年和2003 年的两次科技重大项目招标过程中,我们都中标了,一共获得了 600 万的资金支持。十几年前这是很大的一笔资金,可以相当于现在的 6000 万。对于刚开始投入研发的我们而言,是一场及时雨。”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随后,在 2006 年微芯生物十分需要资金的时候,科技部的 863 项目为西达本胺的研发提供了 400 万的资金支持,为微芯生物解了燃眉之急。鲁先平认为,这是有了这些支持,公司才能够坚持下来,并等到了西达本胺上市。

与西达本胺获批上市同样令鲁先平高兴的是,今年 5 月 24 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文将我国自主原研抗肿瘤药物西达本胺(商品名:爱谱沙®)增补纳入深圳市地方补充医疗药品目录,适用于既往至少一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于 2016 年 6 月1 日正式施行。

在鲁先平看来,能否进入医保名录对于医药产品的销售前景影响重大,这一行为正是体现了深圳政府在保护创新上做出的努力。“对于从事原创药研发的企业而言,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深圳市愿意尝试创新的思维对创新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帮助很大。从国内来看,浙江省在医保更新速度上做得很好,所以浙江的医药行业发展得也好。我们现在希望的就是能够尽快进入广东省的医保名录。这不但对于公司有益,也可以让广东省的患者及时地享受到最新地医药成果。”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除了医保更新速度的问题,鲁先平也同样对于药品审批提速的问题十分关心。 “在我们12的研发时间中,有五年是在药监局等待审批。如果这五年能够变为两年,患者提前三年用上药,按照我们的数据,可能至少有40‐50%的患者现在还活着,这是我们特别不愿意看到的。像这种罕见病用药,疗效又特别明确的,在美国整个流程等待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现在药监局已经开始提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革,也是我们比较期待的。”

企业应该成为医药创新的主体

近日,由汤森路透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令国内医药行业十分振奋。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领导者。在 2015 年全球范围内申请医药专利数量最多的十个组织中,有五个席位被我国占据。其中,江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以320和274项专利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但在鲁先平看来,真正能够带动医药创新的应该是医药企业。“实际上,这些专利数量的增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原创新药。这是因为受到一些政策的指引,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出现了盲目申请专利的现象,甚至出现了造假。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编专利的中介机构,去骗政府补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专利很多,但是有用的专利反而很少。”

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药品的创新研发本身应该由市场进行引导,药品专利本身是一个商业行为。之所以要花钱去申请专利,是因为它能够保证未来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

“从全球范围来看,从事医药研发的主体始终是企业。大学的首要目的是教书育人,而科研院所则应该去做那些原创的源头研究,比如在生物和化学领域的最基础研究,从而为企业的研发提供基础。我们在研发西达本胺的时候实际上做了很多基础学科上的原创型研究,因为国内没有这些研究成果可供参考,所以我们企业自己去做了。”鲁先平说道。

在西达本胺的研发过程中,微芯生物也同时在对多个药品项目进行研发。其中,糖尿病治疗药物西格列他钠也已经进入到临床 III 期阶段。随着西达本胺的上市和其他药品研发的逐渐成熟,微芯生物的研发道路也开始越来越顺畅。据鲁先平透露,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西达本胺很可能在 2019 年就能在日本获批上市。

目前公司除位于深圳南山的研发中心外,还拥有坪山的生产中心,上海的营销中心,北京的临床试验中心以及刚刚在成都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鲁先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能够把一个原创药从最初的化学分子式提炼到最终上市一整套做下来的企业很少,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研发团队在过去十几年中也积累了经验,所以我们希望发扬光大。未来真正的扩展是在内涵方面,就是研发更多的好药,让我们的新药不但造福中国患者,同样也造福全世界的患者。”

更多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