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药及精准医学治疗论坛:共话高质量药物创新,开辟糖尿病诊疗新未来

August 29,2021

2021年8月28日,由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芯生物”,股票代码:688321.SH)主办的“糖尿病新药及精准医学治疗论坛”在北京、上海、长沙、成都、广州、济南、深圳7个会场同时举行,多位国内糖尿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与2400余名临床医生及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平台参会,就糖尿病新药西格列他钠研究发现与临床试验结果、糖尿病精准医学治疗的前沿进展展开分享与讨论,以推动中国糖尿病药物创新成果早日惠及患者。

 

卫生部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俊清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学院周凯欣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李延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乐明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童南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周智广教授以及微芯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先平博士分别进行大会致辞或主题分享,与线上线下的参会嘉宾一起共话糖尿病精准治疗新篇章。

 

 

改善胰岛素抵抗  探索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的核心病理机制,也是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症的主要原因,一直是糖尿病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上的难题,开发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药物将有助于更好地治疗糖尿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我有幸参加了西格列他钠在中国的注册临床研究,这是中国科学家与临床医生共同努力研制出来的第一个自主创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回顾糖尿病的研发历史,绝大部分药物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们期待西格列他钠尽快上市,应用于临床。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胰岛素抵抗贯穿2型糖尿病全程并加速胰岛功能衰退,胰岛素强化未能获得心血管终点获益,临床治疗对胰岛素抵抗的认知逐渐深入,已有的研究均未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的结局,改善胰岛素抵抗一直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临床亟需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既往的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尚有明显的不足,理想的胰岛素增敏剂应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不增加骨折和心衰的风险,注重疗效和安全性的双平衡。”


“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的共同土壤,是β细胞功能衰竭的发动机。胰岛素抵抗型与多种CVD危险因素相关,引发CVD发生发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研究所所长陈丽教授谈到:“目前药物治疗只是针对单一或多个传统CV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并没有专门针对引起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潜在病理生理缺陷,即IR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未能纠正导致IR的细胞/分子异常,才没能将T2DM患者的CV风险降低到和非DM人群同样的水平。由微芯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型PPAR全激动剂药物,具有刚性结构,潜在多靶点、多组织器官的糖脂代谢与能量动态平衡调控机制,对PPAR 三个亚型均有适度的激活活性,直击抵抗源头,对代谢产生协调及拮抗的综合调控效应,可带来更好的疗效/安全性平衡特征,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管理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聚焦患者多方位需求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以往上市的PPARγ受体激动剂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虽然有很好的降糖疗效,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两个药物具有增加心衰和骨折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微芯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先平博士为大家分享了西格列他钠的研究发现之旅,他表示:“糖、脂、能量代谢是互为铰链,在中枢与环境表观相互作用下通过HPA轴进行的一个直接作用和反馈互动的复杂集合但又精密控制的过程。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面临着糖、脂、能量代谢动态平衡调控的科学机遇及挑战。而PPAR家族是糖、脂、能量代谢动态平衡的中枢转录调控因子。2002年微芯生物提出设计平衡而又不过度PPAR三个亚型受体的全激动剂的理念,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式,引入一个空间体积较大的咔唑基团、一个手性中心和一个空间位阻较大的L-络氨酸甲酯结构,得到了一个构象限制型的PPAR全激活剂。通过全基因组的分析,多种药物分子作用于细胞模型后获得的全基因组表达谱的数据,经使用“基于信号群算法”后获得的相关性,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初步证明西格列他钠与PPAR三个亚型受体的结合方式能够带来差异化的活性特征,可以改变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西格列他钠是全球首个能够将PPARγ、PPARα 和PPARδ 三个受体亚型激活的全激动剂,并且在三个受体亚型的激活上相对平衡,以此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可抑制游离自由脂肪酸诱发的慢性炎症,减少脂肪酸在脂肪组织的积累,调节葡萄糖与脂肪氧化的平衡。”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表示:“2型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进展过程,胰岛素抵抗在非常早期就已经发生,并伴随整个自然病程。胰岛素的功能从代偿到失代偿的过程使糖尿病症状得以显现并持续恶化。严重胰岛素抵抗约占总体患者人群的15%,增加了血管病变、高血压、以及癌症等并发症的患病风险,常规治疗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DPP4抑制剂类等多种代谢改善的效果均不理想,对于胰岛素抵抗带来的并发症,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西格列他钠是全球首个完成确证性III期临床试验的PPAR全激动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新型作用机制口服药物治疗选择。在CMAP和CMAS两项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西格列他钠32mg和48mg均可有效降糖,在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则具有更好的疗效趋势,降糖疗效持久;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整体安全性良好,体重增加和水肿情况相对较轻,各剂量组之间无差异;西格列他钠32mg剂量持续降糖与胰岛素増敏疗效明确,与现有药物具有机制差异化特征,副作用风险低,预期可以单药以及联合其他治疗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他钠48mg具有更强的控制血糖、胰岛素増敏和改善血脂的疗效,虽然在与PPARγ激活相关的体重增加、水肿潜在副作用上可能略高于32mg,但是总体安全性良好,预期可以单药及联合其他治疗药物用于伴甘油三酯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可能具有肝脏保护的作用。”

 

 

绽放原研之光  引领糖尿病诊疗新未来

 

西格列他钠的成功研发,是国务院“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目前不仅完成了上市前的临床研究,同时还在继续深入的进行基因组学研究等相关的精准治疗研究。曾是微芯生物创始人之一、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石乐明教授表示,“生物标志物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基础,这个领域我们进行了很多投入,但是真正应用到临床领域的非常少。西格列他钠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组学效应和预测标志物探究是基于标准样品的质量控制,通过多团队联合攻关提高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帮助我们筛选最有效的医药人群。多组学数据在药物作用下发生了变化,更好地阐明了西格列他钠的作用机理,是精准医学运用到临床领域的典型案例。”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学院周凯欣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琰教授等,针对精准医疗也分别做了主题分享。高血糖存在着较大的异质化特征,糖尿病患者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这可能和基因多态性、表观遗传学等许多因素息息相关。糖尿病精准医疗的研究非常广泛,例如糖尿病药物治疗基因组学研究,可以发现基因多态性和降糖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之间存在关联;例如采用新的分型的方法,将糖尿病分为同质性更强的亚型,可以为进一步明确糖尿病异质性的根本原因,为寻找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奠定基础等等。包含了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分型与精准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论坛现场,众多与会专家嘉宾对西格列他钠的成功研发及临床价值给予了认可,对以鲁先平博士为代表的微芯生物科研团队科学严谨、勇于探索的科学家精神表示敬佩,深受感动,并对药物未来上市后造福更多患者,寄予了祝福和期待。论坛最后,卫生部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郭智广教授进行了总结致辞。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自主设计、合成、筛选,创新出的全新PPAR全激动剂,并投入到临床试验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中国企业的高度创新性,期待微芯生物进一步扩展西格列他钠的临床应用,以提高更多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周期。


凭借高质量的科学与高效的全球临床开发,我们相信未来将源源不断带来更多高品质的创新好药,造福全球糖尿病患者。

 

 

更多新闻推荐